close

 多多6Y8M27
黑糖相信很多人吃過
只是沒想到日本有名的沖繩黑糖的原料竟然是關山出口的
不過不是那瑪夏的關山喔~~是山的這頭南化關山
據說舊時進入阿里山有2個驛口
東阿里關和西阿里關
後來東阿里關成了現在台東的關山
而西阿里關便是南化關山
除了關山3寶-黑糖‧麻竹筍和芒果外
還種了很多的龍眼
聽說都是因為這些作物可以久放的原故


大家都來喇一喇~~


我們在南化北寮國小集合
 

莊老師為大家介紹白甘蔗

這些都是做黑糖的原料

不噴農藥的
 

地上還剛好有鼴鼠和鬼鼠洞
沒有人吃鼴鼠
不過,聽說鬼鼠肉質軟嫩像雞肉
這世界上可以吃的東西太多
我實在對這~~種肉沒興趣...


當場還現削甘蔗讓大家嚐嚐

一般市場買的較好咬的是紅甘蔗
榨汁做糖的白甘蔗則是硬到不行

沒吃過甘蔗的多多
不喜歡...舔了一下就放棄了!!

接下來介紹我們要去的地方
老師很貼心的還做的導覽手冊


爬滿校園的大鄧伯花
裕文也種了一大堆

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說是在接樹上掉下來的花...

大王椰子
以前我們老師跟我們說
這種樹硬要長的比周圍的建築物高一等
所以才叫大王椰子
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
哈~~~

第二站-南化水庫
一九九四年完工
主要供應大台南和大高雄地區的公共給水兼具觀光旅遊
南化水庫特別的地方是它是
越域引水的水庫
也就是在山裡挖了個輸水隧道將旗山溪豐水期(每年6月至10月)
多餘之水量(平均每日約30萬噸)
引入南化水庫運用
不過....因為水庫的閘門選錯地方
這些兩山間較窄的地方雖然方便封起來做水庫
可是,地質疏鬆卻沒評估進去
所以泥沙淤積的...
整個水庫剩不到60%的功能
唉~~~

老師講古講的
我有認真聽
哈哈~

龍眼

這...不知道

這個猜的出來嗎?

發芽後成這樣

這樣就猜的出來了吧!!
是的~是檳榔

裡面有好多煙管蝸牛
牠們愛吃裡面軟嫩的芯
小朋友們爭著看

乾掉後的種子還可以玩

剝掉的粗纖維可以當帽子

裡面的種子聽說可能當陀螺

剛好有的尖尖的底
上頭插跟軸心就可以轉了


路上剛好看到鴨健藤
這是台灣最大的豆科植物
它的藤莖可長達 1 公里
豆莢長約1公尺

剝掉外殼

一顆豆子就長這麼大
不過這顆還沒成熟
成熟後的顏色是黑褐色
還會氾泛出木質光澤
這種植物可靠水力傳播
屬於海飄植物
據文獻記載
這種種子最遠可從印度飄到挪威海岸
上岸後還能正常發芽
相當神奇

因為數量有限
可是媽媽又想要
老爺冒險幫我拔
看起來不危險
其實是在崖邊
一不小心就...

哈~~2顆!!
開心~~~

閉鞘薑
很妙的植物
因為喜歡生長在林蔭下
受到日照的時間較短
所以葉子便發展出如螺旋梯一般
以增加葉面的光照面積

很常見的倒地鈴

台灣大蝗
這隻是公的嗎??
比起上回抓的那隻這隻真小~~

繼續前進
跟大家介紹路邊的昆蟲

人面蜘蛛
與其他圓網蜘蛛一樣有毒
但對人體影響不大
記得抓的時候不要強硬的讓牠覺得受到攻擊
這樣就不會讓牠咬你
只會覺得牠手腳抓握的地方
顛顛的不舒適而已
說明完後問大家要不要試試?
你知道的....
陳大膽上身.....

換人!!
沒幾個人敢!!

多多說蜘蛛差點爬上臉了~~

抓個蜘蛛這麼開心~~

龍眼木
從以前這邊種很多龍眼
現在剛好供應來燒~~煮黑糖
聽說用它燒火熱度高而且穩定
說是砍邊幹下來燒而已
不影響主幹
不過這麼粗...是真的還假的沒亂砍亂伐.....

純手工製造
飛龍
原香堂本舖

到了到了

飛龍黑糖的製作過程

採收後的白甘蔗

現場有熱的甘蔗汁可以喝

小孩的表情....
ㄟ.....
 

初步過濾後煮開再過濾一次

等火候到達一定程度
再舀到第三鍋及第四鍋
 

經過七小時的熬煮
全程由經驗老到的師傅手工翻攪

這是黏在鍋邊的糖膏
很像麥芽糖

牽絲牽的
第四鍋的糖漿開始出現開花的情形
表示糖漿的熟度快到了
這個階段糖漿要不停攪拌以免燒焦又可以加速水份的蒸發

好多雞絲頭

這邊也是
還有

緊接著師傅進行糖漿熟度測試
糖漿熟度到達時
爐內的材火趕緊退出
同時以快速的動作把糖漿咬到處理檯上

接著讓糖漿冷卻
在冷卻的過程
糖漿隨著水份的散發及翻攪動作
逐漸結晶成為黑糖

大家輪流來翻攪囉~~

慢慢結晶囉~~

得趕緊冷卻
小孩也來幫忙

一直搓搓搓
不久香噴噴的焦紅黑糖
就大功告成囉~~

試吃
溫熱的黑糖和冷卻過後的黑糖滋味大不同喔~~

今天參加的小孩

老爺發現地上有根奇異的羽毛
這邊是綠色

另一邊是藍色
翠翼鳩的羽毛
是保育類的鳥呢~~

扶桑
也叫朱槿

返回停車地
延路都是芒果樹
聽說夏天另外有拔芒果吃到飽的活動.....

還有放山雞
多多的手上停了隻蝴蝶不走

看起來翅膀還好

一路跟隨沒飛走

今天的午餐

"雜菜咪"

有餓到!!吃很多
我是說老爺....

吃飽歇會兒後往下一站

就在不遠的對岸

我們下到河床
老師跟我們介紹這邊的地形和化石

化石就是地質年代中生物的遺體、遺跡
及排泄物等在自然狀態下被埋藏在地下
後來被人發掘出來的東西

化石的形成條件,常見的作用有兩種
1.石化作用由礦物質填充作用與交替作用
2.碳化作用生物腐爛僅留下碳元素而形成「碳膜」
           如樹葉或魚類化石

化石的形成必須滿足以下的保存條件:
一、具有堅硬的部分
生物死亡後,骨頭、牙齒、或幾丁質等堅硬的部分
比較容易形成化石
但在特殊的情況下
柔軟的部分也會形成化石

二、迅速的掩埋
通常生物的死亡
是由自然死亡和災難死亡所造成
迅速的掩埋可以避開瞬間的破壞
而完整的保留下來

三、時間因素
生物腐爛與石化作用都需要時間
因此生物死亡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掩藏
才能與沉積物固結成岩
最後形成化石

而且要時間的形成一萬年上才稱做化石
一萬年以下叫遺骸

聽說這邊好久好久的以前是海
因為一些地質作用
成了現在這樣

仔細找可以找到很多化石喔~~

因為容易被灰塵蓋住
可以用水潑濕
就更容易看清楚了

看到了嗎?
上頭全是化石啊~~

大家一起找
 
還有很多沉積岩
小孩找的
這是???

很快就找到一大顆

你看!!

這邊也有

這邊也是

趕快喊老師過來看!!

揀到一顆小的

這裡還有
 

好認真的

多多一直叫人家伯伯
....真的是

感覺老師不太想過來看
搞不好你爹年紀更大好不好~~
哈哈哈~~

淋水

這顆就漂亮了
好清楚的螺紋

大家找了好一會兒~~~
父女倆很認真啊~~
只有媽媽忙拍照
哈!!
東奔西跑的

找到一顆貝類多到像....鳥屎的化石
她爹說沒有比這顆多化石的就不用叫他了

老師說這個像是魚的骨頭
不過也有可能是生痕化石
生痕化石就是動植物造成的痕跡保存在沉積岩中的石頭
一邊是生痕化石一邊是像鳥大便..的化石

下一站囉~~

點心時間

冰的透涼的蕃茄沾黑糖
小孩居然說不喜歡
說蕃茄不像蕃茄
黑糖不像黑糖
......

夾餅干的就愛了

手工做了好多
一定弄的整隻手才覺得好吃就對了!!

讚!!

最後一站

大斜坡

父女倆一起走

老師講解

原來是看到竹林下有個洞穴
解釋這個巢穴有可能是穿山甲挖的
之後可能會有其他的動物輪流住

姑婆芋
長的和芋頭很像
分辨姑婆芋和一般芋頭的方法
便是把水灑在葉片上
會擴散成一攤水的就是姑婆芋
若是水滴成顆粒狀
就是一般芋頭
此外觀察葉面可以發現
姑婆芋濃綠富光澤
還毛毛的
一般芋頭則呈粉綠色
如果不慎誤食,以喝冰水治療,並送醫診
姑婆芋含的生物鹼
正是剋制「咬人狗」和「咬人貓」酸性毒的良藥
野外活動被咬人狗葉面毛刺扎到
將姑婆芋的根莖搗爛後塗抹在患部
可消腫解毒,對蜜蜂和螞蟻的蟻酸
也具有同樣的療效。更神奇的是
通常有「咬人狗」和「咬人貓」生長的地方
附近一定找得到姑婆芋
這是很妙的事

說著說這不遠處就有咬人狗了.....
你說是不是~~

因為太高了
有不敢亂摸只能拍到這樣

到了!!
千層岩

蝌蚪

老師說應該是盤古蟾蜍
因為這種蟾蜍是在冬天繁衍

猴子大便!!!

一群小屁孩
白鷺鷥的便便

動物的足跡

還有隻粗心的動物
因為在這滑倒
留下很多痕跡

日本樹蛙
可惜太小看不清楚

父女倆已經衝衝衝了

後頭還一堆人

動作迅速的

ㄋㄞ的

休息一下

一堆動物的足跡

老師說還可以繼續走

小孩自己慢慢邊爬邊走

我只能說身手俐落啊~~

一路跟隨

硬要走另一邊

大自然創造的特別景象
都是水慢慢沖刷切割出來的

被橫鑿出一條一條的深紋
好像峽谷一樣

一旁的小孩手腳並用
 

因為風災另一頭已經被大石給封住了

還合照一下吧!!

父女倆
母女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多多幸福多多 的頭像
    快樂多多幸福多多

    快樂多多幸福多多

    快樂多多幸福多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